工学博士,本硕博毕业于东南大学,曾任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科技副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2025,主持
(2)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科技项目,2020-2025,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8-2020,主持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2018,主持
(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6-2018,主持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王冬生, 刘阳, 等. 一种基于双阶段注意力机制的循环神经网络的自来水厂混凝剂投加串级控制方法, 专利号: ZL 2024 10898896.3.
[2] 王冬生, 陈乐, 等. 一种水厂混凝剂用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 ZL 2023 11619187.9.
[3] 顾凝婧, 马海翔, 王冬生, 王强. 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水厂泵组调度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 ZL 2024 10561198.4.
[4] 余亮, 檀洋阳, 李澳, 王冬生. 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水厂取水泵站节能调度方法, 专利号: ZL 2022 11475230.4.
曾经我也是科研路上的赶路人,现在我希望成为这条路上的铺路人,带着同学们遇上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人,赤着脚,昂着头,乘风破浪,骑鲸追梦。
如果说这条路上的同行人一定要有什么显著特征的话,我认为应该是:这条路上的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应该对于科研学习抱着极大的热忱,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作为铺路人/导师,我希望我能给大家提供:
因材施教,根据大家的个人职业规划,为大家量身定制不同的培养计划,让我们彼此都能抵达彼岸,收获希望;
与贡献程度相匹配的研究津贴,参加项目的同学项目期间可发放2K-1W/月(欢迎经济困难的同学报考,只要愿意努力,星光必定不负赶路人);
同时,我希望我的同行人/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对于我的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和智能控制的应用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
优秀的数学基础和较好的编程能力;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既定目标.
每年招收2-4名硕士研究生,需要在正式入学前,将申请材料发送到我的邮箱。申请包括:个人简历、成绩单、代表性论文或成果等。欢迎保研或二战的同学提前进入项目组。
如果你成为了我的研究生,这意味着我们至少会并肩作战2年时光。对于科研这样的苦差事,我希望你在选择我之前,就做好心理准备,要有能把冷板凳坐热的耐力,还要有down-to-earth的务实。
希望我们双方都能选择正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