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姓  名: 赵海涛 性  別: 导师类型: 博士生导师
技术职称: 教授 电子邮箱: zhaoht@njupt.edu.cn
学术型博士招生学科: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型博士招生类别(领域): (085400)电子信息
学术型硕士招生学科: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中外合作办学),(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型硕士招生类别(领域): (085400)电子信息
photo

个人简介:

    赵海涛,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院长、物联网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从事泛在无线通信与物联网领域研究。
    先后入选国家青年CJ学者、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全国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江苏省第六期“333工程”“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等多项人才计划。目前担任教育部泛在网络健康服务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智联网络系统学会理事会委员、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江苏省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20余项纵向课题,10余项国家电网科技项目。先后与中国联通、海康威视、华为、中兴通讯等建立联合实验室,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973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多个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
    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9 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 IEEE Trans. Com.、J. IoT、IEEE Trans. VEH. TECHN. 等国外权威期刊论文50篇,发表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论文26篇,SCI收录79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7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卢森堡发明专利1项和日本发明专利7项,实现成果转化13项;作为第一起草人或主要参与人提交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提案以及白皮书20项。
    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金奖1项;3S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荣获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提名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等荣誉称号。相关教育改革成果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作为负责人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项











研究领域:

(1) 智能车联网络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未来交通环境尤其是车联边缘环境下复杂多元任务的一体化实现问题,综合利用当前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知识图谱、5G/6G等领域最新理论与创新技术,重点研究类脑智能启发的车联网络相关技术,构建车联边缘网络类脑智能体系与群智综合决策机理,实现多维度、多尺度信息的采集汇聚和表征处理,增强车联边缘进行需求感知、数据汇聚、信息协同的处理能力,实现时空多尺度多源信息的统一适配、规范表征和融合挖掘,有力推进车联网的深度智慧化,为实现“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的智能交通系统”这一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2) 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针对云化控制、工厂互联等时间敏感应用场景的工业互联网中确定性服务保障问题,综合利用MEC、时间同步、语义通信、数字孪生等领域创新技术,重点研究时间敏感网络自适应融合的网络体系架构和大规模多样化业务需求确定性保障的传输理论,包括时间同步对齐与多域资源跨层适配、时延敏感环境下的确定性路由、MEC 赋能的工业互联网协同管理等关键技术,旨在实现“多样复杂的工业生产场景下端到端业务传输超低时延/时延抖动需求的确定性保障”这一根本目标,为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的跨越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3) 卫星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针对面向确定性服务保障的卫星物联网多层次异构网络的一体化融合覆盖问题,综合利用蜂窝无线通信、卫星通信、NFV、通感算一体化等领域创新技术,重点研究测量与模型联合的链路动态认知、基于通感算融合的人机物混合接入技术、卫星通信系统传输优化技术、卫星通信系统资源管理技术,以期实现卫星技术深度赋能物联网,达成“全天时、全地域、全空天、全业务通信需求的确定性保障”的根本目标,为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未来 6G 系统的构建贡献力量。

(4)低空智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如何对任务多元、资源紧缺、环境复杂的低空智联网进行全方面深入的配置优化,以满足多网络海量异构终端的按需接入与灵活交互”这一重大领域问题,综合利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主从混合博弈等群体智能方法和语义通信、意图驱动网络等先进网络技术,重点研究基于意图感知的网络组织管控架构、网络知识驱动的资源联合分配机制、基于混合博弈的节点均衡调度策略等关键技术,以期实现“任务意图驱动→资源按需适配→节点博弈均衡→模型精准进化”闭环耦合的智简泛在协同优化,进一步提升低空智联网的灵活性、鲁棒性、高效性、安全性、智简性,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本团队!
































科研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20余项纵向课题,10余项国家电网科技项目。先后与中国联通、海康威视、华为、中兴通讯等建立联合实验室,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其中代表性的科研项目如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新型体系架构全要素按需协同互联的工业互联网集成系统及验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号:92367302,项目负责人:赵海涛,2024.01.01-2025.12.31,260万,在研。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基于意图驱动的复杂环境无线网络能-感-通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号:U24B20187,项目负责人:赵海涛,2025.01.01-2028.12.31,257万,在研。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面向海洋光纤通信的多芯新模态光纤光缆关键技术”,国家科技部,批准号:2024YFB2908101,课题负责人:赵海涛,2024.12.1-2027.11.30,890万,在研。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G试验验证与技术评估研究”,国家科技部,批准号:2020YFB1806608,课题负责人:赵海涛,2020.12.01-2023.12.31,104万,已结项。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服务驱动的高动态异构网络连通资源模型与接入控制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号:61771252,项目负责人:赵海涛,2018.1-2021.12,54万,已结项。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智能车联网络业务确定性按需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号:62371250,项目负责人:赵海涛,2024.1.1-2027.12.31,49万,在研。
[7] 江苏省协同创新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号:710020021001,项目负责人:赵海涛,2023.1.1-2024.12.31,1536万,已结项。
[8] 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项目课题“海量数据信息融合处理与高效分发”,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号:BK20212001,项目负责人:赵海涛,2021.10.1-2026.9.30,300万,在研。
[9]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智能车联网络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号:BK20220054,项目负责人:赵海涛,2022.7-2025.6,150万,已结项。
[10]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多网络智能协同技术的自动驾驶测试系统”,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号:BA2019058,项目负责人:赵海涛,2019.4-2022.9,90万,已结项。













代表性学术成果: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 IEEE Trans. Com.、J. IoT、IEEE Trans. VEH. TECHN. 等国外权威期刊论文50篇,发表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论文26篇,SCI收录79篇,其中代表性学术论文如下:

[1] Haitao Zhao, Wenxue Sun, Yiyang Ni*, Wenchao Xia, Guan Gui, and Chun Zhu,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Based Rate Maximization for RIS-UAV-Assisted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vol. 25, no. 11, pp. 15732-15744, Nov. 2024

[2] Haitao Zhao, Yuhao Tan, Kun Guo, Wenchao Xia*, Bo Xu, and Tony Q. S. Quek*, "Client Scheduling for Multi-Server Federated Learning in Industrial IoT With Unreliable Communications,"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vol. 11, no. 9, pp. 16478-16490, May. 2024.

[3] Haitao Zhao, Mengqi Sui*, Miao Liu, Chun Zhu, Wei Xun, Bangning Xu, and Hongbo Zhu, "Are You Diligent, Inefficient, or Malicious? A Self-Safeguarding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Large Scale-Federated Industrial Maintenance Based On Double Layer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vol. 11, no. 11, pp. 19988-20001, Jun. 2024

[4] Haitao Zhao, Mengying Zhou, Wenchao Xia*, Yiyang Ni, Guan Gui, and Hongbo Zhu, "Economic and Energy-Efficient Wireless Federated Learning Based on Stackelberg Game",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73, no. 2, pp. 2995-2999, Feb. 2024 

[5] Haitao Zhao*, Jiawen Tang, Bamidele Adebisi, Tomoaki Ohtsuki, Guan Gui, and Hongbo Zhu, “An Adaptive Vehicle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Power Minimization in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71, no. 3, pp. 2939-2948, Mar. 2022. 

[6] Yao Zhang, Haitao Zhao*, Yijie Mao, Wenchao Xia, Weidang Lu, and Hongbo Zhu, "Rate-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 in Cell-Free Massive MIMO-URLLC Systems: Achievable Rat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vol. 72, no. 11, pp. 6752-6767, Nov. 2024.

[7] Yao Zhang, Haitao Zhao*, Wenchao Xia, Yongxu Zhu, Hien Quoc Ngo, and Bo Tan, "Enhancing Secrecy in Hardware-Impaired Cell-Free Massive MIMO by RSMA,"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23, no. 12, pp. 18788-18805, Dec. 2024.

[8] Chao Liu, Xue Fu, Yu Wang, Lantu Guo, Yuchao Liu, Yun Lin, Haitao Zhao*, and Guan Gui*, "Overcoming Data Limitations: A Few-Shot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Using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and Adversarial Augment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vol. 19, pp. 500-513, 2024. (ESI高被引论文)

[9] Yao Zhang, Haitao Zhao*, Wenchao Xia, Yongxu Zhu, Hien Quoc Ngo, and Bo Tan, "Enhancing Secrecy in Hardware-Impaired Cell-Free Massive MIMO by RSMA,"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23, no. 12, pp. 18788-18805, Dec. 2024. 

[10] Xixi Zhang, Haitao Zhao*, Hongbo Zhu, Bamidele Adebisi, Guan Gui*, Haris Gacanin, and Fumiyuki Adachi, “NAS-AMR: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Based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 for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vol. 8, no. 3, pp. 1374-1386, Sep.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