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姓  名: 赵强 性  別: 导师类型: 博士生导师
技术职称: 教授 电子邮箱: iamqzhao@njupt.edu.cn
学术型博士招生学科: (0809Z1)有机电子学,(080300)光学工程
专业型博士招生类别(领域): (085400)电子信息
学术型硕士招生学科: (080300)光学工程,(0809Z1)有机电子学,(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型硕士招生类别(领域): (085400)电子信息
photo

个人简介:

1.基本情况:

赵强,男,1978年12月生,山东淄博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2004年9月-2007年7月,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理学博士;

2007年10月-2008年9月,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研究科,博士后;

2008年10月-2010年8月,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0年8月至今,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12年12月-2019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2019年1月-至今,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院长;

2023年7月至今,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3.奖励与荣誉: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

(2)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2022);

(3)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

(4)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3);

(5)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3);

(6)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

(7)中国感光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4);

(8)江苏教师年度人物(2024);

(9)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2022);

(10)江苏留学回国先进个人奖(2021);

(11)江苏特聘教授(特别资助)(2020);

(12)江苏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019);

(13)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8);

(14)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6);

(15)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

(1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A类,2011);

(17)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2013、2021);

(18)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2021);

(19)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2021);

(20)江苏青年光学科技奖(2016);

(21)南京市最具影响力留学人员(2021)。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为有机与柔性电子学,重点围绕高性能有机与柔性电子材料的结构设计、器件制备及系统集成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高性能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制备及其在信息器件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柔性智能感知材料、器件与集成系统。

















科研项目:

(1)国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课题,柔性电子,2023-01至2027-12,695万元,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合作项目,可用于活细胞中酶靶向和催化活性检测的磷光寿命响应型聚合物探针的设计与构建,2022-01至2025-12,100万元,在研,主持;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零维金属卤化物闪烁体的研制及像素化柔性X射线探测器的集成,2023-07至2025-06,200万元,在研,主持;

(4)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高效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2023-09至2026-08,300万元,在研,主持。



代表性学术成果:

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被国际顶级期刊Nature选为研究亮点进行专题评述,同时被Nature Asia、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Phys.org、MaterialsViews、ChemistryViews、Science Daily、英国卫报、Eurekalert!、Optics & Photonics News等众多国际权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中国感光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励。



指导的优秀研究生代表:

马云、史慧芳、吕雯、解玲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