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姓  名: 张晖 性  別: 导师类型: 博士生导师
技术职称: 教授 电子邮箱: zhhjoice@126.com
学术型博士招生学科: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型博士招生类别(领域): (085400)电子信息
学术型硕士招生学科: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中外合作办学),(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型硕士招生类别(领域): (085400)电子信息
photo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邮物联网研究院副院长,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无线通信与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具体负责南邮通信/物联网团队,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南邮“1311人才计划”—鼎新学者。现为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江苏省制造业智改数转战略咨询工作专家组委员、教育部和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专家,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分会委员/通信分会委员/区块链分会委员,江苏省智能医疗器械专委会副主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自然基金委/军科委创新特区、江苏省科技厅/工信厅/发改委、南京市工信局/科技局等的评审专家。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一)、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和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等各类科研奖项15项。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和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基金,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以Visiting Professor从事研究1年。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973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江苏973项目和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软科学课题、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课题、盐城大数据研究院企业孵化专项、中兴通讯产学研项目等16个项目。目前,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军科委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集成项目课题、江苏省前沿引领重大项目课题,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课题2项、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航天院/江苏亚奥/久大集团/江苏移动/国电南瑞等企业合作项目。以第一发明人已提交195项国家发明专利(14项日本发明专利),已授权128项(10项实现成果转化,授权11项日本专利),已获25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参与提交2项通信行业标准提案,在IEEE TVT、IEEE WCL、IEEE SPL、电子学报、通信学报和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近90篇被SCI或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2部。

研究领域:

    (1)物联网与按需通信:6G通信系统、星闪技术、智能定位、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面向未来6G通信,探索通感算一体化、DPU边缘计算、CDN高效分发、原生AI等关键技术;利用软件无线电,研发无线射频信号多样化特征的采集与分析系统,实现被动式信号侦听和主动式智能定位;基于星闪技术,研发按需智能协同的短距离通信网络系统,实现环境自适应、按需接入、快捷组网等能力提升,满足低时延、高可靠、高速率、大规模的互联传输要求;由上述研究出发,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开展面向工业制造、智能交通和协同作战等场景的落地应用。

   (2)人工智能与无人集群: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边缘智能等。基于人脑学科进展,从准确性和复杂度两个角度,探索数模混合驱动和多元组合复用的新型类脑智能理论;探索群体协同交互、群体协同感知、群体智能决策等群智技术,构建多学科启发的群智融合控制机制,开发多模态无人协同群智系统;探索云上大模型和端侧边缘模型的构建途径,实现端-云协同迁移部署和协同演化构建,并面向多样化行业场景开展落地应用。
   (3)数字孪生与虚实推演:利用WebGL和UE5渲染引擎,构建物理要素孪生模型、物理场景孪生模型等物理空间可视化模型,研发实现由实到虚的动态显示和由虚到实的反馈控制的元宇宙系统;利用数字孪生和AI生成技术,以开源离散事件仿真器为基础引擎,开发数-模-图三轮混动的大规模并行虚实融合仿真推演系统,实现对大规模要素组成的复杂事件进行评估分析与决策控制。

     所培养学生已有10人次荣获校级或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有1人获得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已毕业学生多去往大型设备商(中兴、华为等)、互联网公司(腾讯、阿里、美团、58集团等)、通信运营商(中移动、中电信等)以及研究院所(三星研究院、IBM研究院等)等高薪单位。本团队将为每一位研究生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和科学的培养规划,斥资装修了集中教研室、开发实验室、集成演示室等,同时聘请多位高水平教师/资深工程师开展理论研究/系统研发指导,欢迎各位同学积极报考本团队!


科研项目:

[1] 张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B2104000,智慧城市系统模型理论与模拟计算平台,2020-10至2024-03,85万元,在研,主持。
[2] 张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课题,92367302,基于新型体系架构全要素按需协同互联的工业互联网集成系统及验证,2024-01至2025-12,60万元,在研,主持。
[3] 张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课题,92067201,按需联接的工业互联网新型体系架构与信息模型,2021-12至2023-12,50万元,结题,主持。
[4] 张晖,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新型泛在智能物联网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BK20212001,2021-10至2026-09,200万元,在研,主持。
[5] 张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071252,5G与北斗融合的室内外混合智能定位技术研究,2021-01至2024-12,55万元,在研,主持。
[6] 张晖,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21725,面向灾害救援的室内外智能定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2021-09至2024-09,50万元,在研,主持。
[7] 张晖,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5G+北斗室内外深度智能定位技术研究,21KJA510005,2021-12至2024-12,30万元,在研,主持。
[8] 张晖,江苏亚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项目,2021外162,边缘计算应用与智能终端联合实验室,2021-06至2024-06,102万元,在研,主持。
[9] 张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471203,无线泛在环境下网络资源与业务匹配理论研究,2015-01至2018-12,82万元,结题,主持。
[10] 张晖,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课题,BA2019058,基于多网络智能协同技术的自动驾驶测试系统,2019-07至2022-07,45万元,结题,主持。



代表性学术成果:

[1] 张晖(1/10),基于车联边缘网络的多模式主动协同技术与应用,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9。
[2] 张晖(3/10),5G超确定智能车联网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2023。
[3] 张晖(2/10),面向车联边缘网络的主动协同重构技术与应用,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
[4] 张晖(4/7),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交通诱导关键技术与系统应用,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7。
[5] 张晖(3/9),智能边缘网络技术及规模化应用,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3。
[6] 张晖(2/10),智能边缘网络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
[7] 张晖(1/6),多终端智能协同技术研究及产业应用,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018。
[8] 张晖(1/4),多终端协同重构技术研究及产业应用,南京邮电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
[9] 张晖(5/11), 基于5G的移动物联网智能管控系统及关键技术,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4。
[10] 张晖(3/8)一种5G边缘计算环境下计算任务智能卸载和安全保障方法,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024。




指导的优秀研究生代表:

刘宝,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

张莹辉,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

毛小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