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姓  名: 徐俊俊 性  別: 导师类型: 硕士生导师
技术职称: 副教授 电子邮箱: jjxu@njupt.edu.cn
学术型硕士招生学科: (080800)电气工程
专业型硕士招生类别(领域): (085801)电气工程
photo

个人简介:

徐俊俊(1990.06-),男,江苏兴化人,博士,副教授,现任南京邮电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2019年12月获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1月~2019年1月任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021年度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资助计划、第二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期刊中心)青年专家团,并担任中科院一区SCI期刊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编委等。获2024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3年度电力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23年度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期刊“十佳编委”称号,2020、2021、2023年度《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专家”称号,2021-2024年度《电力系统自动化》“优秀审稿专家”称号、2021年度《电力系统自动化》“优秀特邀学术编辑”称号,2024年度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 (IEEE IAS)能源系统专委会唯一最佳论文奖,2021年度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第五届国际电气与能源大会“会议最佳论文”奖等。

近些年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开展智能电网态势感知与优化运行、信息物理系统安全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电网智慧调控中的应用等相关研究工作,在该领域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

团队长期与东南大学分布式发电与主动配电网研究所保持紧密合作关系,成绩优异者可推荐至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开展联合培养或进一步深造。

热忱欢迎同学们咨询报考!





研究领域:

围绕相关研究领域已承担/参与的部分科研项目包括:
1、信息物理融合视角下主动配电网状态感知技术与方法,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主持、结题(获评优秀结题)。该项目针对当前信息物理融合视角下配电网状态感知技术面临的数据维数灾难、多重不确定噪声干扰、黑客恶意攻击等问题与挑战,提出了计及信息物理系统参数不确定的配电网三相区间状态估计方法,定量描述了配电网处于强不确定环境下系统可能存在的运行状态;提出了考虑虚假量测数据注入攻击的配电网三相状态估计方法,确保量测数据受损情形下系统运行状态信息的安全输出。
2、信息物理融合视角下配电网分布式状态估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主持、在研。该项目是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延伸与拓展,基于实际需求从大规模复杂配电网最优分区入手,并针对三个典型运行场景(正常运行、受单一网络攻击、受多重网络攻击)开展面向信息物理系统的配电网分布式状态估计相关研究工作。项目研究成果有望推动大规模配电网分布式态势感知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障配电网优化运行与高效控制的安全性、可靠性。
3、新型电力系统信息物理协同主动安全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参与、在研。该项目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考虑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调控业务均通过信息空间的多源数据“感知-传输”与物理系统的“决策-控制”所构成的广义闭环来实现,提出从“感-传-决-控”广义闭环的视角,以“信息空间与物理系统协同”的思想,从信息物理协同的视角探索建立一套主动安全控制的基础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应用,创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问题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途径,有效支撑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与“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