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姓  名: 李峰 性  別: 导师类型: 硕士生导师
技术职称: 副教授 电子邮箱: lifeng@njupt.edu.cn
学术型硕士招生学科: (070200)物理学
专业型硕士招生类别(领域): (085400)电子信息
photo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李峰,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曾工作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于利希研究所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主持并参与了数十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了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的多个重要项目,以及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的子课题Ecoco项目,主持经费超100万元。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J Phys. Chem. Lett.、Nanoscale等顶尖国际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被引次数超过1000次,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2019年回国后,相继获得“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择优资助”和“南京邮电大学1311计划人才称号”。

教育经历:

2008/07–2014/06,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博连读,导师:邓开明
2012/10–2013/10,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STEM组,博士生,导师:Stephen J. Pennycook
2004/07–2008/07,南京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本科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18/11–至今,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副教授
2016/12–2018/12,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于利希国家实验室,环境能源所IEK-5,博士后,合作导师:Prof. Dr. Uwe Rau and Dr. Urs Aeberhard
2014/09–2016/10,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后,李亚飞教授




研究领域:

      

李峰多年专注于低维纳米材料中独特电子行为的研究,在电子学、自旋电子学、拓扑物理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科研进展,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代表性工作如下: 

     (1)理论上设计提出了一种具有反常五配位碳键合特征的材料结构,预言了能量全局最稳态下的二维准平面褶皱结构,并揭示了其褶皱结构引起的反常负泊松比效应。该工作刊载在顶级科学杂志Nature子刊上,受到了本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可,该工作被引率已超过100次(Nat. Commun. 2016, 7, 11488);

     (2)首次提出了一类新的过渡金属砷化物二维拓扑材料,指出其平庸态—非平庸态转变来源于其拓扑性质的表面重构和钳夹效应,进一步完善了拓扑系统的物理描述。随后,预言新型拓扑材料得到了实验工作的验证,该工作发表在化学类顶级刊物J Phys Chem Lett上。(J Phys Chem Lett 2019, 10, 761); 

     (3)系统地研究了用自然键轨道理论解释了多氮体系中多电子共轭效应及其重要性意义:计算提出了一种具有氮六元环键合特征的晶格结构材料,证实该材料符合Huckel规则,因而具有芳香性,并揭示了非传统的氮六元环稳定机制,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多氮体系的理论(J. Mater. Chem. C 2017, 5, 11515)。随后,B元素促进N长链合成被实验所证实; 

     (4)首次提出了一种单硫化锗体系,该已成为研究多铁体系的铁电和铁弹性质的一种重要材料(J. Mater. Chem. C 2016, 4, 2155)。这些工作已得到国际同行很高的评价,被引率已超过100次,并入选了“JMCC年度热门论文”。 

     (5)实验方面,提出了一种利用可控激光改善MoS2场效应晶体管电极接触的方案。实验工作证明,处理后的FET比未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对照FET提高了三倍的迁移率。该方案可以扩展到整个基于TMD的FET家族,为2D器件的应用提供一条可能的器件工艺技术路线(J Mater Sci Technol 2021, 69, 15)。同时,李峰还研究了钯和铂金属在石墨烯表面不同的生长机理,电荷转移机理增强了钯金属与石墨烯衬底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钯在石墨烯表面生长的主要原因,澄清了实验上的一些争论(J. Mater. Chem. A 2014, 2, 19084) 。

         此外,李峰系统地研究了掺杂、缺陷、官能团化、外加应力、电场等手段对低维纳米材料中奇特电子行为的调控机制。(J. Phys. Chem. C 2020, 124, 20256;J. Mater. Chem. C 2015, 3, 3416等)。

        截止2020年,仅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纳米材料产业规模便突破了百亿元,其它新型材料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得益于量子局限效应,二维材料展示出与三维材料截然不同的电子性质,可用于制作灵敏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转换效率更高的自旋传感器和光电子器件,因此受到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李峰对低维纳米材料中独特电子行为理论和技术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其研究成果将在量子信息、生产生活及国防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科研项目:


代表性学术成果:


指导的优秀研究生代表: